PSYCH OpenIR  >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反安慰剂效应及其内在机制
其他题名Nocebo effect and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
邓潇斐1; 罗非1; 郭建友1
通讯作者邮箱[email protected]
摘要反安慰剂效应在临床治疗和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是与安慰剂效应对立而存在的一种现象,因此又被称为阴性安慰剂效应.消极预期可以引起反安慰剂效应,并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目前对反安慰剂效应的关键性突破几乎全部来自疼痛领域,研究者发现在疼痛背景下,消极预期引起的焦虑介导了反安慰剂的疼痛过敏反应,这其中涉及到了胆囊收缩素(CCK)和阿片肽两种神经递质系统的相互作用;脑影像研究发现,反安慰剂状态下的疼痛刺激会激活内侧痛觉系统相关脑区的活动,同时,海马可能在反安慰剂痛敏反应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疼痛背景下反安慰剂的神经生理机制以及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的方向.
关键词反安慰剂 疼痛过敏 胆囊收缩素 预期 机制
学科领域医学心理学
2015
语种中文
发表期刊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卷号20期号:5页码:591-596
期刊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URL查看原文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0090
专题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郭建友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院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通讯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邓潇斐,罗非,郭建友. 反安慰剂效应及其内在机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20(5):591-596.
APA 邓潇斐,罗非,&郭建友.(2015).反安慰剂效应及其内在机制.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5),591-596.
MLA 邓潇斐,et al."反安慰剂效应及其内在机制".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5(2015):591-59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反安慰剂效应及其内在机制.pdf(252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限制开放CC BY-NC-SA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邓潇斐]的文章
[罗非]的文章
[郭建友]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邓潇斐]的文章
[罗非]的文章
[郭建友]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邓潇斐]的文章
[罗非]的文章
[郭建友]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