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 OpenIR  >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关系框架理论与自我的语境主义分析
其他题名首届全国研究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学术论坛论文集
王淑娟; 祝卓宏
2011-09
会议名称首届全国研究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学术论坛
会议日期2011-9-5
会议地点北京
摘要

关系框架理论是在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基础上提出关于人类语言和认知的功能性背景主义分析理论,也是当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向第三代理论发展的理论基础。它以背景性行为科学作为哲学基础,突破斯金纳对言语行为的定义局限,认为人类的言语和认知的核心是关系反应,而这种关系反应是功能性操作反应。关系框架理论认为,语言和认知的基础是人类习得的、受情境控制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随意地建立起事件之间的关系。关系框架理论具有三个定义特征,即相互包含关系、联合包含关系和刺激功能的转换。它定义了多种关系框架,包括等同、比较、相反、阶层及直证关系框架等,并在直证关系框架下对自我进行了详细分析。关系框架理论经多年实证研究的证明,在语言和认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及人们生活的多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导了心理学新的发展方向。

会议主办者北京理工大学
关键词关系框架理论(Rft) 言语行为 推演性关系反应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5203
专题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创业服务中心分站
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淑娟,祝卓宏. 关系框架理论与自我的语境主义分析[C],2011.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淑娟]的文章
[祝卓宏]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淑娟]的文章
[祝卓宏]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淑娟]的文章
[祝卓宏]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