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 OpenIR  > 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研究室
音节在汉语词汇产生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神经基础
项目编号30870761
张清芳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等级国家级项目
2008-12-31
结束日期2011-12-30
中文摘要语言产生的两类理论对音节在词汇产生中的作用机制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假设,存在激烈争论。本申请利用汉语音系学不同于印欧语系语言(例如英语或荷兰语)的特点,结合认知行为实验、ERP实验和fMRI实验,探索音节在汉语词汇产生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神经基础。(1)探索音节是否是汉语词汇产生中的功能单元。(2)探索音节的加工是对音节信息的提取还是临场计算形成的。(3)探索音节的表征方式和音节编码的水平。(4)探索单个音节内部和多个音节之间的编码方式和时间进程。(5)探索音节编码的神经机制。基于研究结果与印欧语系语言的结果进行比较,揭示音节在语言产生中作用机制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拓宽基于印欧语系语言建立的语言产生模型的适用范围,同时将从语言产生的角度为语言学家关注的音节表征方式提出心理语言学家的观点,并提供相应的实证依据。
关键词语言产生 汉语 音节 音节编码
项目经费32
URL查看原文
结题摘要语言产生的两大理论对音节在词汇产生中的作用机制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假设,存在激烈争论。本研究利用汉语音系学不同于印欧语系语言的特定,结合认知行为实验、ERP实验及其源分析,探索了音节在汉语词汇产生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神经基础。主要发现如下:(1)音节启动效应表明音节是音韵编码的功能单元。(2)音节启动效应和音节频率效应都可能发生在音韵编码阶段,这表明在汉语词汇产生中音节可能是从心理词典中提取出来的,而不是临场形成的。(3)汉语词汇产生中的音韵编码中音段提取和节律提取都是增长式进行的,即先提取首音(即声母),然后再提取核心元音和声调,这两者是同时被提取的。音韵编码过程主要是在大脑左半球进行加工的,其激活脑区包括左半球的中央前回、额下回、额中回、额上回、颞上回和前扣带回等。(4)图画命名过程中,音节提取大约发生在图画呈现之后500ms左右。(5)在口语词汇产生中只有任务相关时,才会激活正字法信息,任务需要时语音和正字法信息是同时被提取的。通过比较汉语与印欧语系语言的结果,我们发现了音节作用在不同语言产生过程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为发展和建立通用的语言产生理论提供了实验数据,奠定了理论基础。
文献类型项目
条目标识符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30358
专题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研究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清芳.音节在汉语词汇产生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神经基础.2008.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清芳]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清芳]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清芳]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