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of Key Laboratory of Mental Health, CAS
大学生的自动模仿倾向与社会快感缺失的关系初探 | |
阮盾1,2; 郭晓栋1,2; 胡丁鼎1,2; 王毅1,2; 陈楚侨1,2 | |
2021-10-30 | |
会议名称 | 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
会议录名称 | 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 |
页码 | 2 |
会议日期 | 2021-10-31 |
会议地点 |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
产权排序 | 1 |
摘要 | 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存在自动模仿他人表情、姿势和动作的倾向,这与情绪识别、观点采择和共情等社会认知有关。精神分裂症存在观点采择和共情等社会认知的缺损,仅有的几项研究指出患者可能存在自动模仿倾向的改变。社会快感缺失作为一种阴性分裂型特质,反映了精神疾患的易感性,因此本研究探讨大学生自动模仿与社会快感缺失之间的关系。根据大学生在线调查中社会快感缺失量表(CSAS)得分,本研究招募了24名高社会快感缺失被试(CSAS得分高于均分以上1个标准差,年龄21.1±1.89岁,男性5名)和20名对照组被试(CSAS得分低于均分,年龄21.6±2.14岁,男性3名)。被试完成模仿抑制任务(imitation-inhibition task),实验中电脑屏幕上连续快速呈现两张图片以形成食指抬起、中指抬起或是保持静止的动画效果,要求被试根据食指与中指间呈现的数字线索抬起相应手指("1"食指,"2"中指),计算被试在三种实验条件下(根据图片上手指的运动方式和被试需要进行的反应分为一致、不一致和基线)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基线条件和一致条件的反应时差异为促进效应,衡量自动模仿倾向;一致和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时差异为衡量抑制自动模仿倾向的抑制效应。结果发现:1)无论是对照组还是高分组被试均表现出明显的促进效应(对照组:11.89ms±24.03ms, t=2.21, p <0.05),高社会快感缺失被试中未发现显著相关。两组被试中均未发现CSAS得分与抑制效应的显著相关。因此,本研究在大学生群体中发现了显著的自动模仿的促进效应和模仿抑制效应。此外,本研究结果提示自动模仿倾向可能与阴性分裂型特质有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及其高危人群社会认知异常的潜在机制。 |
关键词 | 自动模仿 促进效应 模仿抑制 社会快感缺失 分裂型特质 |
DOI | 10.26914/c.cnkihy.2021.040069 |
语种 | 中文 |
引用统计 | |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41454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神经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系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阮盾,郭晓栋,胡丁鼎,等. 大学生的自动模仿倾向与社会快感缺失的关系初探[C],2021:2.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阮盾]的文章 |
[郭晓栋]的文章 |
[胡丁鼎]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阮盾]的文章 |
[郭晓栋]的文章 |
[胡丁鼎]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阮盾]的文章 |
[郭晓栋]的文章 |
[胡丁鼎]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